皖江城市带规划迎大改:全面融入长三角

姚建莉 张赛男 2016-12-02 11:08:43 来源:21世纪经济报道

??安徽省政府近日印发了修订版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这是皖江城市带获批近6年的时间节点上,安徽对总体规划进行的一次调整。

??相比6年前出台的规划,修订版的主要亮点在于,对皖江示范区接下来4年的经济指标、战略定位、产业布局等作出了调整,尤其高调写入“全面融入长三角”。

??曾经参与制定2010-2015年规划的安徽区域经济学家程必定在接受21世纪经济报道采访时表示,皖江城市带在过去5年中已经完成了所有指标,本来这个规划可以告一段落。但考虑到示范区在发展中的短板,以及国家打造长江经济带给示范区带来的新机遇,“安徽省积极争取,特地向国务院打报告,促成了修订版的出台。”

??总体而言,修订版对示范区的经济指标提出了新的目标:到2020年,地区生产总值比2008年翻两番(达到23272亿元),城镇化率达到63.5%,这高于安徽省提出的全省58%城镇化率的指标。

??皖江城市带作为安徽发展的精华区域,长江经济带“承东启西”的关键部位,也必须重新考虑新的经济支撑点。

??全面融入长三角

??21世纪经济报道记者注意到,在2010年获批的皖江城市带规划中,安徽对自身的要求还是“积极参与泛长三角区域发展分工”,彼时,安徽的几个主要城市还在为能加入长三角城市经济协调会而欢欣鼓舞。

??如今,在修订版的规划中,这一要求已经变成“全面融入长三角地区发展分工”,显示出安徽终于被长三角所接纳后的发展自信。

??2014年9月25日出台《国务院关于依托黄金水道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明确了安徽作为长江三角洲城市群的一部分,并将合肥定义为长三角副中心城市。2016年6月,国家发改委发布了《长江三角洲城市群发展规划》,合肥城市群被完全纳入到长三角城市群。从这几年长三角区域的发展路径来看,皖江城市带与长三角城市群融合更加紧密。

??安徽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产业处处长王尚改表示,这种变化表明安徽省与长三角区域正在走向深度融合、全面融合的局面。这也是安徽省在国家提出“一带一路”、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下作出的相应调整。

??为了加快皖江城市带全面融入长三角,修订版也从三个方面强调了示范区与长三角的融合机制。

??一是加快推进长三角区域产业布局、基础设施、对外开放、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等方面一体化发展。二是鼓励和支持沪苏浙优先向示范区转移产业,优化长三角地区开发格局,促进产业布局调整,加速推进产业升级和转型发展。三是完善区域合作机制,完善决策层、协调层、执行层“三级运作制”,加强高层定期磋商,研究决定重大合作内容,协调落实重要合作事项。

??战略定位和产业布局升级

??在战略定位上,此次修订版还有一个较大的改变,即从2010年的“全国重要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提升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基地”。

??针对这种战略定位的提高,王尚改认为这与国家战略调整有关。“长三角城市群是全球六大城市群之一,示范区双核之一的合肥是长三角副中心城市,这样的战略定位决定了我们要参与全球竞争,用全球视野来定位安徽,产业发展战略都应做出相应的提升。”

??在承接重点产业方面,新的规划明确了五大板块,尤其在国家倡导智能制造、两化融合的大背景下,规划用“战略性新兴产业”代替原有的“高技术产业”,并新增了智能制造装备、新材料、新能源等产业,目标是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

??“长三角区域在整体进行产业升级,示范区产业也要根据江浙沪的产业升级变化作出相应调整,与其产业配合,也是承接产业转移的需要。”王尚改说。

??同时,皖江城市带在打造产业集群上也有优势条件。在国家谋划构建的长江经济带现代产业走廊中,安徽省和省会合肥都占有重要地位。

??程必定认为,结合此次的规划修编,示范区今后的产业发展会有两大重点,一是发展增量企业,即战略性新兴产业;二是提升产能产业,即对传统制造业等进行智能化改造。

??从总体上看,规划把2010年“大规模主动承接产业转移”改为了现在的“科学有序承接产业转移”,表明经过6年的发展,皖江承接产业转移的规模已经足够,但对承接的质量和效益提出了更高的要求。